学院新闻

[文汇报]不同植物吸收PM2.5能力不同 专家建议应按吸尘能力合理种植绿化

发布时间:2015-03-12  阅读次数:2773

 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两侧应建有100米宽的绿化隔离带,最窄也应达到20米宽度,以起到阻隔交通污染的作用,而香樟、松柏、杜鹃等不同植物吸收PM2.5的能力不同,必须在绿化带中合理配置。这是新葡的京集团35222vip新葡的京集团35222vip刘春江团队历经数年研究,于昨天公布的最新调查和课题研究结果。他们提出建议,城市绿化带应根据植被不同的吸尘能力,合理安排。 

  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又到来了,城市的森林植被是城市中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可以起到削减大气污染的作用,全球多数重要城市的森林覆盖率都在30%以上。植物叶片和枝条可以直接截取和固持大气尘埃,使其脱离大气环境。同时,植物群落(林带、片林等)可以降低风速和改变风向,导致大气污染物的沉降。因此,用城市森林和植被来削减大气颗粒物污染,已经成为城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重要课题。 

  上海在“2012-2017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中明确计划新增4600公顷城市森林,而北京市园林局已规划并启动在城市周边造林1.5万公顷治理雾霾污染。如何提升上海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满足宜居城市建设需要,一直是刘春江团队研究的焦点。 

  据刘春江介绍,干沉降是植被净化大气颗粒物的主要机制。大气中的粗颗粒物通过重力沉降和惯性作用撞击到叶片和树枝,被截留和固持,从而脱离大气环境;细颗粒则随气流环绕而接近叶片时,会被吸附或粘附,最终滞留在叶片表面。 

  刘春江团队通过取样和分析,对上海19种常见乔木树种单位面积叶片上PM2.5和PM10的干沉降速率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针叶树种尤其是松柏类的叶片具有更强的滞尘能力,但是对于整株树木来讲,松柏树种由于树型较小,整株的叶面积可能远小于阔叶树种,加之松柏类的针型叶片不易为人靠近,因此这类树种可能更倾向于被用在交通道路隔离带、污染隔离林等靠近污染源而又不易被人接触到的地方种植。 

  为什么会造成不同树种叶片对PM2.5阻滞效果的差异呢?课题组发现,叶片的植物学性状、表面的物理特性等对此有重要影响,比如叶片的表皮毛、蜡质层和分泌物的性质。多皱、多绒毛、多分泌物的叶片结构具有更大的滞尘能力;而叶片表面粗糙度的差异对滞尘能力也有影响,叶表皮具沟状组织、密集纤毛的树种滞尘能力强,叶表皮具瘤状或疣状突起的树种滞尘能力较差。 

  课题组通过先进的大气下的原子力显微镜对植物叶片进行扫描发现,圆柏等针叶树的叶片通常比香樟等阔叶树种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和表面粗糙度,这也是针叶树种滞尘能力强的重要原因。 

  刘春江团队指出,在上海基本生态网络规划中,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两侧应建有100米宽的绿化隔离带,最窄也应达到20米宽度,以起到阻隔交通污染的作用。 

  绿化带内种植的植物密度也存在一个“最适宜”的范围,如果种植密度过高,对阻滞污染的效果不但不能显著提高,反而会影响植物群落的生长。假设在20米宽的带状隔离林内,可沿路缘先栽植小灌木(如杜鹃、月季、黄馨、小叶黄杨、火棘等),它们可以对贴近地面的扬尘有较好的阻挡;其后栽植大灌木和松柏类乔木(如夹竹桃、红叶李、五针松、罗汉松、圆柏等),利用其吸滞能力强的特点,可以对0.5米-3米高度内的颗粒物进行有效阻滞;最后是高大乔木(如广玉兰、女贞、青桐、杜英等),可以对3米以上高度的大气颗粒物进行阻滞,并且起到增加林带盖度,减少雾霾二次悬浮的作用。 

来源:《文汇报》2015.3.12 第7版 

原文:不同植物吸收PM2.5能力不同 专家建议应按吸尘能力合理种植绿化

[作者]: 记者 姜澎

Copyright 2016 新葡的京集团35222vip(股份)有限公司 -Official Entrance    访问旧版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 电话:021 - 34205866 备案:沪交ICP备20101025